Image
04

2022-01

第一工园以“专精特新”加速企业集聚 提升创新发展“含金量”

作者: ACE


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
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
担当提档提质的急先锋
第一工园
响应国家号召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厚植“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沃土
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第一工园聚力打造先进产业共生平台,聚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努力培育一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细分市场领域独树一帜、具备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强和经济效益优的“专精特新”企业集群,以新生态加速产业集聚,让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在其所在细分领域赛道上跑得稳健、跑得精彩!


加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01 创新成果 “多点开花”


2021年9月,第一工园·旺山企业总部港明星企业药明生物成功完成12次全球监管机构检查,并首次获得日本生产许可。
2021年11月,第一工园·甪直智能制造产业园明星企业兴联益科技与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枢纽供应厂商台湾新日兴战略签约,双方围绕智能穿戴用精密微型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项目展开合作。

1.png


02 项目融资 “源源不断”


2021年6月,吴中高科创投投资生物3D打印国际领先企业诺普再生医学。
2021年7月,第一工园·旺山企业总部港重点服务企业瑞可达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2021年7月,第一工园·太仓星药港明星企业至善医疗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2021年7月,第一工园·太仓星药港入驻企业思萃免疫所获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太仓市政府联合投资。


2.jpg



03 荣誉资质 “接踵而至”


2021年11月,第一工园·沙家浜智能制造产业园明星企业苏州国嘉被认定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2021年12月,第一工园·旺山企业总部港明星企业利民股份跻身全球农药行业20强榜单,利民化学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12月,第一工园·太仓星药港明星企业云弼圣入选“2021年度第二批太仓科技领军人才”。


构建先进产业生态

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马拉松,需要有陪企业共同成长的情怀,这也是第一工园所努力追求的。第一工园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按照“资源共享、协同创新、链式互补”的思路,整合“政产学研用金”等创新要素资源,通过产学研平台打造、公共服务支撑、金融赋能等,助推企业走向专精特新。

01 产业载体建设运营


科技创新,载体先行。作为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综合实力30强,第一工园创新“基地+ 基金”的双轮驱动模式,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逐步打造了总部基地、产业综合体、智造园区、小微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五大产品线,累计开发建设运营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构建了近20个特色产业园区、覆盖高质量发展10余城。以载体为依托,第一工园深入挖掘优质企业和引育高端人才项目,招引服务优质企业及上市企业近2000家,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


02 公共服务平台搭建


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共性需求与薄弱环节,第一工园联合诺普再生医学战略签约上海理工-交大医学院苏州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致力于构建医工复合型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依托专业资源优势,弥补单个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携手江苏协合转化医学研究院,打造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端人才集聚、投资孵化、健康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服务平台,并依托发挥以张学记院士为首的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等顶尖人才和社会资源,与大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向产业链的上下游不断延伸,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集群。

3.png


注重区域特色、产业需求和创新驱动效应,第一工园·梅李智能制造产业园被评为“梅李先进制造业引育孵化基地”,致力于打造开放、专业、多元、创新的产业服务基地,以服务促生态,以生态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在旺山企业总部港,第一工园打造了“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的众创空间,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孵化、人才引进、政策咨询、技术转让、人才服务、知识产权及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并连续多年荣获“吴中区人才载体”称号;此外,积极联动园内上市公司、龙头及总部型企业,建立互联互通,形成优势互补,让中小企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其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3 投融资服务体系完善


助力园内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之路,就离不开资本的助力。第一工园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先后设立吴中高科直投基金、星药太浩创业投资基金等,筹设智能制造主题基金,构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基金集群,投资具有高成长性、较大发展空间、管理团队优秀的产业项目,以基金投资、投后服务赋能企业快速成长;同时,搭建专业的投后管理团队,整合丰富的产业金融资源,为投资企业量身定做具有针对性的投后服务方案,打造精细化的增值服务体系。



第一工园始终坚持“为企筑家,辅城立业”的品牌使命,以产业为主导、以园区为载体,聚力共生,构建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先进产业共生平台。未来,第一工园继续围绕企业发展的需求和痛点,建立完善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措施,助力更多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贡献第一工园的产业热力。


新闻多一点

在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将“专精特新”发展作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专精特新”被当作一个整体首次提出。2013年,工信部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及培育措施。“十三五”期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法一条例三意见”相继出炉,其中三个意见都明确提到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旨在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主阵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公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4762多家中小企业入选,它们大多扎根于制造业,深耕产业链的单一环节,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强。有统计显示,九成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在“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培育10万家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